1950年6月,朝鲜战争爆发,战火迅速蔓延至鸭绿江沿岸。在这一紧急关头,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作出了决策,决定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。同年10月,数十万中国志愿军战士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文商期货配资,跨越鸭绿江,奔赴朝鲜战场。本文的主角,第180师恰巧在第五次战役爆发之前进入朝鲜。
到了1951年5月中旬,由于后勤供应不及时,许多战士陷入了饥饿的困境。无奈之下,正在推进的部队不得不停下脚步等待物资补给,这直接导致了我军在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。彭德怀总司令得知此情况后,立即下令暂停进攻,主力部队撤至“三八线”以北进行休整。
5月23日,第60军军长韦杰下令第180师撤离,要求其在春川以西重新布防。然而,就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,第180师突然收到兵团发来的紧急电报:“当前局势危急,伤员未能及时转移,12军有5000名伤员,15军2000人,60军也有1000多人。为保证伤员安全,各部队暂时停止撤离,待伤员撤离后再行撤退。”这一信息显然是要求各军先集中力量处理伤员问题。然而,韦杰误解了命令,认为第60军必须先转移伤员,才能进行撤离。因此,他立即指示第180师继续坚守阵地,并在原地阻击敌军3至5天,以确保伤员的撤离。
展开剩余76%与此同时,敌军对第180师的两翼发动迂回攻击,并利用空军优势封锁了北汉口渡口。美军陆战1师也派出快速部队对第180师左翼进行迂回夹击。在敌我力量的巨大差距下,第180师面临着前后夹击的险境。此时,师参谋长王振邦提出,建议主力部队撤往江北,只留下少数兵力在江南进行掩护,否则整个部队很有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圈。副师长段达章也支持这一意见,他指出,若继续留守江南,一旦敌人发起攻击,三面受敌且背靠汉江,想要撤退将异常困难。郑其贵师长作为一位资深的老革命,虽然早年参加过长征,但面对这种极端复杂的局势,仍坚守原则,坚持按照上级命令行动。
此时,第180师已经断粮三天,士兵们极度饥饿,甚至只能通过吃野菜和树根来果腹。由于食物短缺,出现了不少中毒事件。但即便如此,战士们依然顽强地抵抗敌人,坚守阵地。土木洞阵地的战士们,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,不仅成功击退了敌军的连续八次进攻,还击毙或击伤了600名敌军。沙岘山的第538团6连3排,在排长的带领下顽强防守,六小时内击退敌军进攻,歼敌150人,击毁20辆坦克,虽然全排只剩下6人,但最终所有战士壮烈牺牲。
5月24日,第180师接到命令撤退到汉江以北,但在撤退途中,遭遇了敌军的夹击,陷入了前后受敌的困境。此时,军长韦杰得知第180师被包围后,立即下令坚守等待救援,但随后又决定,必须立即突围,不再等待援军。于是,第180师党委召开了紧急会议,商讨突围的策略。战士们在枪声、飞机轰鸣声的伴随下,渐渐失去了希望。物资匮乏,弹药短缺,士气低落,整个部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会议气氛凝重,代政委吴成德率先发言,他提出唯一的生路就是突围,其他选择已经没有。郑其贵深知当前的局势,最终同意了突围的方案。然而,他认为必须先向上级请示,得到批准后才能行动。有人提出分散突围的建议,避免集体突围被敌军一网打尽。经过讨论,大家一致决定分散突围。
随后,军长韦杰立即向上级报告,要求调派其他部队接替第181师的任务,来接应第180师的突围行动。然而,悲剧发生了,第181师未能接到上级命令,未能及时出动。与此同时,郑其贵师长深知此次突围的困难和危险,便命令军务科科长张杰带领少量兵力负责掩护师机关撤离。张杰明白此任务的艰巨性,但也深知这是组织赋予的重任。
5月25日,张杰带领440名战士开始突围。由于敌军飞机在白天的频繁巡视,张杰决定选择黄昏时分行动。然而,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士兵们不仅饥肠辘辘,还不得不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,环境异常艰苦。但在张杰的带领下,战士们毫无怨言,坚定地继续前进,最终成功抵达马坪里。
然而,敌军的威胁依然存在。在马坪里,张杰与同志们商量后决定继续前进,避免在敌人攻击下停留。他们接着行进,直到遇到了179师536团的战士。正当大家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,张杰意识到他们依然在敌军封锁线内,必须继续前进。为了避免被敌军全歼,张杰将队伍分散成多个小组,朝不同方向突围。然而,在途中,一名紧张的战士踩到了树枝,发出了声响,引发敌军的警觉。
就在这时,远方传来了志愿军的号角声,张杰瞬间明白援军已经到来。他立即下令:“战士们,给我冲啊!”在援军的掩护下,张杰成功带领部队突围,顺利脱离了险境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