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下旬,俄乌战局出现新走向。战火意外烧至乌克兰中部,俄军装甲与炮兵群密集调动鼎盛配资,局势骤然紧张。
乌克兰防务部门在日常通报中最早提到俄军有突破迹象,当时表述谨慎,仅称“个别方向出现激烈交火”。随即,多个地区传出局部撤离消息,城市警报拉响,民众被迫进入地下避难。
军事分析指出,俄军利用了夏末地形干燥的特点,重型机械进场速度提高。补给线提前铺设,使纵深行动具备条件。俄中部集团军表现出色,成功向乌军防御纵深推进。
俄国防部26日发布的最新战报显示,过去一昼夜,乌军损失惨重,超过1200名军人折损,还丢掉了大量武器装备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乌军有5座电子干扰站被俄军成功摧毁。
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占据极为关键的地位。电子战站的存在可以干扰敌方通信、雷达等系统,为己方创造战场优势。5处电子战站被毁,意味着乌军电子对抗能力遭极大削弱。
在顿涅茨克地区,中部集团军成功突破多布罗皮利亚地区的乌军防线。在短短两天多时间里,就占领了近200平方公里的地盘,向前推进约18公里。
在这场战场失利的同时,泽连斯基再次访问美国,与特朗普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闭门会谈。会谈开始短短10秒钟内,泽连斯基连续4次说出“谢谢”,明显放低姿态,表现出一种“服软”的姿态。
特朗普在会谈中拿出了一张标注战场局势的地图。地图上用鲜明的红色标出了大片由俄军控制的区域,几乎覆盖了乌克兰一半的领土。面对这份赤裸裸的事实,泽连斯基一时间无言以对。
特朗普当面反对泽连斯基的先停火主张,最终乌克兰领导人不得不妥协,接受“边打边谈”的方案,不再坚持先停火再谈判。
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的互动中展现出一种极为罕见的克制与温和。他甚至在公开场合对泽连斯基表示赞扬。
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有着战略考量。特朗普反复强调,俄乌冲突是拜登的“战争”,与他本人无关。这种表态一方面是在撇清责任,另一方面则为自己树立一个“局外人调停者”的形象。
在会谈中途,特朗普突然中断对话,单独与普京通话长达40分钟。国务卿鲁比奥和副总统万斯都在场,翻译则全程记录相关内容。这种正式场面说明特朗普对促成停火的迫切心态。
欧洲领导人们也在对泽连斯基进行“临阵辅导”。英国首相斯塔默亲自向泽连斯基“传授技巧”,提醒他在与特朗普对话时应注意语气和细节,包括要对特朗普提供的援助表示感谢。
欧洲在推动和平上承诺承担高达千亿美元的安全费用。为了让泽连斯基答应停火,他们承诺帮助乌克兰购买总值10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,另外还计划帮助采购500亿美元的美国无人机。
这种安排一方面确保了乌克兰的“面子”和“里子”,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欧洲的两难处境:既要在表面上全力支持乌克兰鼎盛配资,又不得不在背后劝说乌克兰接受现实。
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