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 文图 王琳琳 剪辑】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实施的核心战略。7月31日至8月1日牛8速配,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河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乡市,在中原农谷展示中心体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,在高标准农田里领略各种“黑科技”对庄稼的“精准投喂”。
高标准农田“高”在哪儿?
正值盛夏,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近11万亩高标准农田里,以玉米为主的庄稼长势正盛。
在农田里的“六情”监测站,360度高清微距摄像头实时观测田间地头的农事进度,墒情传感器传回土壤水分和肥力数据、智能雷达全天候监测直径20公里范围内的昆虫……
所谓“六情”,即苗情、墒情、虫情、病情、肥情、灾情,有了这些智能装备助力,农田里的各项数据尽在掌握。科研人员加以分析研判,指导种植人员及时干预。
高标准农田一般是指田块平整、集中连片、设施完善、农电配套、宜机作业、土壤肥沃、抗灾能力强,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耕地。
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科科员郭星介绍,这片高标准农田除了“水电路林”畅通之外牛8速配,还实现了节水灌溉、精准施肥、精细化喷洒农药等,气象等部门也加入进来,最终实现亩均增产100斤以上的成果。
20余种无土栽培探索新路径
平原示范区是中原农谷的核心区,功能定位是国际一流农科“芯”城。
在这片核心区的中原农谷展示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展馆,气雾培、基质栽培、岩棉栽培等20余种无土栽培技术,以及模拟自然光照的植物工厂和芽苗菜生产车间,让人仿佛置身未来世界。
中原农谷联合种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韩亚伟介绍,展馆里展示的深液流栽培(一种无土栽培技术,指在较深的营养液中进行植物栽培)具有较强代表性。其团队已将深液流栽培的成本降至比土壤栽培还要低,同时解决植物生长空间受限、农残过多、营养吸收不均衡等问题。
“我们专注于大型农场无土栽培种植管理与农业新技术研发,首先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与标准化生产流程,其次构建全程可追溯的质量管控体系,最终形成‘技术输出+品牌运营’模式,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范式。”韩亚伟说。
中原农谷迎来2.0升级版
中原农谷是河南省倾力打造的农业科创平台,实施“一核三区”发展战略,总规划面积1612平方公里。其中,“一核”即平原示范区;“三区”分别指东区(延津县)粮食产业经济集聚地,西区(新乡县、获嘉县)高新技术转化集成区,南区(原阳县)现代食品产业集聚地。
自2022年起,河南省系统构建中原农谷顶层设计框架,出台了《关于加快中原农谷建设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意见》《“中原农谷”建设方案》等系列政策文件,联动27家省直部门和中央驻豫单位形成260余条支持举措,可谓举全省之力。
截至目前,中原农谷已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14个、省部级科研平台53个,引进院士16位,入驻种业企业88家,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178个,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10万亩。
今年6月,河南省政府印发《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—2027年)》,从聚焦做强平台载体、推动“校院谷”融合发展、强化全种业科创平台体系等7个方面,进一步明确中原农谷建设目标、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,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。这被称为中原农谷发展的2.0版本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份中原农谷2.0版提出了诸多“量化”任务,包括:到2027年,建成10个以上研究生院、试验基地和创新中心,培养1000名以上研究生;培育4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、1个超200亿元集群等。
责编:王时丹 | 审校:李金雨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古筝牛8速配
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